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民进中央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也提出: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就必须牢牢抓住乡村教师这个根本。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共同支持,尽快形成乡村教师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在两份发言中,民进中央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专门制定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增加乡村教师编制数量,同时完善补偿安置机制,让不合格教师顺利退出,为新教师及时补充留下空间;在大幅提高收入的同时,为乡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全面落实医保社保,扩大周转房建设覆盖范围;加大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挂职、轮岗力度,通过一至两年挂职,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带出一支骨干队伍。
“‘人立而后凡事举。’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关注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待遇,保障好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农村安心从教,农村教育才可能健康发展,农村孩子的明天才有真正的希望。”朱永新表示。
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
2001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规定,农村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工之比是23∶1,各地以此为参照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师编制标准。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趋势加剧,农村地区学龄人口的下降,农村地区大量分布小规模学校的局面将长期继续存在,而现行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农村教育需求,只能导致农村教师编制“标准上超编”、“现实中不足”。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了解到,人数少于240人的学校几乎全部严重超编配置教师,但农村学校周课时超过20节的教师比例超过14.31%,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过大。
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关于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教师编制的提案》,指出这种基于学生数量的核算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年级跨度和班级跨度,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少,有些科目无人上课或别科教师兼职上课。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小规模学校将在农村大量存在,编制问题亟须改革。
民进中央建议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来配置农村教师编制。其中“基本编”依据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和班级分布等参数测算核定,“机动编”则用于保证农村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可依据轮训周期和轮训时间测算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