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创立开始,向来信奉技术至上的公司员工就一直质疑管理的价值。正如软件工程师埃里克•福莱特(EricFlatt)所说,我们是一家由工程师组成,为工程师创建的公司。其实,不仅是谷歌工程师,绝大部分工程师都希望把时间花在项目设计或是调试上,而不是花在与老板进行沟通或是督促他人进步上。在他们心中,管理对他们的工作有弊,无利,只会让他们分心,无法专注于真正的工作或是实实在在且目标明确的任务。
谷歌员工真的不需要管理者吗?在谷歌最初发展的那几年,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也着实想要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2002年,他们开始在谷歌推行扁平化组织试验:取消工程师管理者的职位,营造类似于大学氛围的企业环境,希望以此消除级别障碍,提升员工创造力。但这项试验只延续了短短几个月:相当多的员工直接跑去向佩奇汇报情况,而汇报的事情又是诸如项目开支或是个人矛盾这样的芝麻小事,这令两位创始人不胜其烦。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创始人很快意识到管理者在谷歌的多方面重要性,例如,战略沟通、帮助员工确定优先项目、促进协作、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及制定符合公司目标的流程和体制。
作为一家拥有逾3.7万名员工的大型组织,谷歌已经开始有了一些组织层级,但数量并不多:只有5000位经理,1000位主管以及100位副总裁。一位工程师经理手下有30名直接下属,这并不常见。福莱特解释称,这是为了防止过度管理而专门设计的。当你的团队有30个人时,你所拥有的干预空间并不多,因此为确保团队正常运转,你必须想方设法为工程师们创造最佳工作环境。他说。为推动决策制定和创新,谷歌给予普通员工很大空间。相较于一板一眼的授权或是升职,这种白由氛围让技术专家感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尊重,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从而更易激发创意的产生。整体而言,等级权威在谷歌并不奏效,只要你有令人信服的逻辑及支持数据,就可以让公司上下听从你的想法,服从你的决定。毫无质疑地接受上级命令,这种情况在谷歌几乎不存在。
谷歌对组织层级的不屑一顾,以及对员工个人精神的尊重还体现在其招聘过程中。为确保找到与公司企业文化契合的员工,谷歌采用了一套基于数据分析的严谨的招聘流程,希望以此吸引到充满抱负,主观能动性强,能独立思考的年轻员工。在第一步的简历筛选中,谷歌会挑选出那些展现出认知能力超群的候选者。在随后的过程中,这些候选人将接受主动性、灵活性、协作精神的详细评估,以测试他们是不是能力全面的谷歌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