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供应链节点企业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供应链伙伴企业之间必然存在企业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企业文化差异一旦被人们认知,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产生认知失衡感和伴随不良的情绪情感反应,这种认知失衡和不良情绪就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进行释放,这必然会导致企业文化冲突。因此,文化差异并不是引起文化冲突的唯一驱动力,组织成员的感情活动和情感反应也是引起文化冲突的重要因素。
三、供应链节点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过程
合理有效的管理过程不仅可以识别节点企业的文化差异,还可以把文化冲突限制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控制策略的合理与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建立信任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时间和耐心。信任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信任模型的建立。
1.建立防范型信任。一方面要明确双方合作的价值及利益分配,增强合作双方的信心和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的契约和运作机制来确保以后信任关系的发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和控制。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评估合作关系的价值;(2)确定相关企业的运营角色和决策权力;(3)签署有效的合同;(4)设计解决冲突的有效机制。
2.建立学习型信任。面临供应链外界环境的巨大不确定性,防范型信任显然不能维持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长久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学习型信任。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共享信息、知识等形成的,并且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雷·斯泰特,1989)。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建立学习型信任:(1)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2)建立公平机制,包括: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等;(3)应用团队管理理论,加强供应链中持续的团队学习。
3.建立特征型信任。特征型信任是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主要来源于共同的战略和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战略匹配和文化融合来建立这种信任:(1)战略匹配。要想在供应链企业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必须实现供应链战略和竞争战略相匹配。战略匹配是指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拥有共同的目标。Chopra&Meindl(2003)认为,获取战略匹配的三个基本环节:理解客户、理解供应链、获取战略匹配。(2)文化融合。实际上就是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之间、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并创造出各种文化相容度很高的合作。成功的文化融合有两种模式,供应链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一种是A+B=A模式文化同化;第二种是A+B=C模式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