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能对这些副产物深度精细化加工,就可以延伸产业链,大大增加产品附加值。”第四批博士团成员、挂职该公司的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周立新通过调研,提出“基于粮油、食品原料的绿色化妆品的研发”项目。
项目立项后,在周立新牵线搭桥与带领下,公司于去年5月成立“天星粮油——湖北大学精细化学品联合研发中心”,开发出以大豆和花生蛋白、米糠蜡等为主原料的植物型润肤膏霜、唇膏等系列产品,有望于今年年底生产上市。
虽然博士服务团每批服务期限为一年,但是前4批415名服务团博士中,有26人主动选择延长服务时间,1人选择留任当地。
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红色大别山的绿色崛起?去年3月,结束神农架林区挂职一年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师陈婷婷博士,再次背起行囊,带着思考来到大别山地区。
挂职黄冈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期间,陈婷婷在一个个村庄中穿梭调研,答案逐渐明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共建特色乡村景观带,助力村民脱贫。结合法国城乡规划先进理念,她协助当地各县市编制重点地区的乡村规划,为特色乡村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挂职一年,服务一生”。挂职即将结束时,陈婷婷积极推动黄冈市城乡规划局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博士们争当“红娘”,积极在派出单位和服务单位间架设桥梁纽带,建立科研中心、实践基地、伙伴单位等各类联建单位210余个。
同时,博士服务团成员们还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提升基层“造血”功能。4年多来,他们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和本土实用人才,带出一支不走的本土“博士服务团”。
“愿将此生付林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学专业、曾为长江大学副教授的郭永兵博士,2012年底挂职服务期满后,选择留在神农架林区继续工作。他在日记中写道:“挂职期间,我深刻感受到林区老百姓的困难和祈盼,体会到了林区各级部门工作人员的艰辛。我不愿仅仅做一个神农架的过客,更愿意在林区发展洪流中,注入自己的青春、热情和智慧……”
“4年多来,博士服务团服务基层计划发挥‘智囊’‘引擎’‘桥梁’作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助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等方面,实现了三丰收。”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于绍良说。
3月15日,第五批105名博士团成员再出发。于绍良勉励博士们“脱下博士帽,敢当小学生”: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在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中贡献才智,在艰苦复杂的基层环境中修养才德,努力成长为懂理论、知省情、能实干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