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如何挖掘员工的心理诉求(2)

员工管理2018-10-16王华老师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管理的本质是挖掘员工的心理诉求。这种诉求不是来自个人欲望的满足,而是企业真正做到能给员工带来快乐、幸福、满足感和成就感。企业一定是给予者,从给予的角度看待企业,那些伟大的企业都是在给予给予顾客物超所值的产品,给予员工安定的工作条件和精神激励,给予社会大力的支持和赞助。正是它们的给予,使社会得以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要达到员工慎独的心治境界,这个企业一定是一个文化的引领者和社会道德的模范践行者。

  人治、法治和心治是管理的三个层次,中国现在看似成功的企业大多是这三个管理层次的某一种选择和三种管理层次的综合体,但无论企业现在多么成功,处于第一和第二种管理层次的企业很难做到基业长青。早期的中国企业由于创业者的吃苦和拼搏精神,即使靠人治也能使企业成功,因为社会的竞争环境和所处的时代造就了魅力型企业家的英雄用武之地,如柳传志、张瑞敏及马云等。但是面对日益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面对魅力型企业家的离去,人治已失去了他的生存环境,只靠人治企业很难再可持续增长。只靠西方的法制管理,走古典管理学的老路也是行不通的,没有好的机制对于企业是万万不行的,但机制也不是全能的,完善的机制能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员工是被迫的,被迫的管理行为就可能产生消极怠工和逆反的心理,这种管理层次也不能使企业很好的发展。

  心治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标志是企业实现员工的心理诉求,员工从内心归属于企业。人治管理的实现,它必须是有完善的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西方管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就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儒家的慎独就是心治管理境界的表现形式,王阳明的心学及禅宗的明心见性其实都是心治的哲学思想的表达。我们提倡的中国化管理就是西方的管理科学机制与中国传统哲学管理文化思想的结合,中国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到达心治的必经之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帮都是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员工进行心理诉求的改造和满足,使他们成为从内心上忠诚于组织系统的可靠骨干,著名山西票号日升昌靠的就是企业文化来维系整个商业的运营模式和员工的忠诚度。当然,也有一些制度做必要的保证,但心治管理是它成功的关键。

  企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分支,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没有文化生态的大坏境 很难打造一个优良的小环境,但反过来小环境又会影响大环境,所以净化企业这个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改良社会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人治阶段,我们进行企业的升级换代和产能转换的同时,企业管理水平也应该升级换代,也应该从原始的人治向心智转变,只有物质和文化的双重改变,中国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走向世界。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段俊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