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理论。我们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就是从鄙视金钱转到了向钱看,经济的主流是按照价格来分配资源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空前的。
那么春运呢?全国几亿人排队,这是规模巨大的浪费,这些排队的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而且,黄牛的大量存在,就表明了人们有愿意付高价格来避免排队的需求,这部分需求铁路没能满足,黄牛党替大家来满足了。
说到这里,好像不涨价没天理了,这浪费太海了,太不值得了。那就奇怪了,按理说改革开放都40年了,咱们的政府也不是那么死板守旧啊,摸着石头过河都敢,连高铁都造出来了,怎么就偏偏在春运火车票涨价这件事上这么不开放呢?
问题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明显不合理的事情,就不太可能用明摆着简单的逻辑来解释。
涨价对需求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的火车运力是3.56亿人次,里面大部分都是排队排出来的,否则排队就不会是社会现象了,而这部分人愿意排大队,明显是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群,同理,他们对价格也比较敏感。剩余的有正常抢到票的、学生党错峰的、出高价买黄牛票的等等。我们假设价格敏感者占60%(实际估计不止这个数),那就是2.1亿人次。
价格一直涨,涨到只有3.56亿人有需求,那么价格敏感的2.1亿人次就会退出来了,他们主动放弃乘火车,换了2.1亿对价格不敏感的人进来。这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来源有几个:少数会从民航和水运来,但是量不会很大,最大多数会是来自道路部分的,那些有钱买不到火车票委屈的坐长途车的,那些选择自驾的,那些租车、包车的,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些原来怕拥堵不打算回家的人(这些人是在总需求29.78亿之外的),3.56亿人次中换了2.1亿人次。
那么那些换出去的2.1亿人次的人呢?他们都是价格敏感者,所以不可能去民航,部分会去水运,但是水运面太窄,相当部分会去坐长途车。那么问题来了,长途车能全部满足这2.1亿人次吗?要知道那些原来自驾的、租车的、包车的、拼车的,他们可都是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哦,他们的这些方法那些价格敏感者做不到啊,不是臣妾不愿意啊。
我们再来看看数据,长途车在春运期间的平均日运客量是2200万人次,春运40天,最多也就是10亿人次。道路运输的总量可是25.2亿。那这些人中,就会有一部分,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回去了?那他们再回去买火车票呢?可以,那无非就是火车票的价格再继续涨,涨到没人排队,价格越高,被洗出来的人越多。那如果不涨这么多呢?那就继续排队啊,浪费问题没解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