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位优势,吴江区聘请了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附近高校的幼教专家组成了专家团队,进行全过程的伴随式指导,按照“专家建议—下园现场指导—园本教研跟进—区域教研面上提升—教育行政督导评价”的路径展开。
“为用好专家资源,我们制定了‘31114111’活动制度,全区幼儿园分3个小组,每组制订1份学期活动计划,每组安排1位专家,每两周活动1次,每园固定安排4位老师参加,每园确定1个课程实施切入点,每次活动围绕1个话题,每学期1次小结。”钱月琴介绍说。
课程指导专家张春霞说:“我们从制订指导计划时就介入,抓住游戏观察、课程方案改造、区域活动创设、材料投入、介入指导等几个基本的东西,再往下细分。”比如说“观察”,是一直在抓的,有一两个学期集中设计成专题来做,研究怎么观察、怎么分析、用什么策略。
变化在一点一点地发生。顾忆红惊喜地发现,老师们的课程意识有了,观察能力提高了,教育行为调整能力增强了。
“原来的区域活动90%都是教师预设好的,详细到每个主题活动中,区域活动要实现什么目标、投放什么材料、孩子们怎么玩,都事先准备好。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慢慢尝试改变、放手,让儿童自由自主。”吴江区实验小学幼儿园园长肖菊红说,这是改革后区域活动最大的变化。
课程游戏化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理念接受了,但行动的跟进必将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急不得。顾忆红如今想的是,怎样改变原有的教师评价方式,使其能够促进教师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如果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职称评定,还是以‘课’为标准,迫使教师拼命准备各类课堂展示、赛课、论文评比,而对真正体现课程实施能力的一日活动、游戏生成、游戏观察等内容视而不见,那将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与课程游戏化理念背道而驰。”顾忆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