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才培养之道:在产教融合中实现交叉复合(2)

教育动态2018-06-20王华老师

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深度融合,实现双主体运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真正做到融合却不是易事。学校和企业的天然差异为校企合作带来重重困难。陈滢指出了校企合作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难点:“虽然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学校,但是企业是要生存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盈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是有冲突的,但我们现在体制机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种矛盾。” “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需求上有冲突。企业希望立足自身企业生态培养针对性专一性的人才,而学校则希望在更加开放的生态中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管刚补充道。为了克服校企合作的天然壁垒, 要真正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专业的共建,则需要将双主体运作落到实处,即充分发挥校企双发的主体性、能动性,在产学融合2.0模式下实现双赢。

精准研发 打造前沿创新教育链

慧科集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总体可分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两个细分领域,并引入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即时跟进,紧贴前沿。大数据作为复杂数据处理的前沿性技术,时时在更新,时时在发展,而教学过程具有周期性,且与前沿产业发展具有时间差,这就对大数据专业的教学提出了难题。如何让教学进度紧跟前沿产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管刚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注重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的实战,将行业领军的大数据技术企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当中,让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同步。”

大数据人才培养需要分层设计,阶梯发展。从纵向看,大数据技术具有层次性。随着大数据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出不同需求。“随着产业发展的链条越来越长,产业里面就需要高、中、普通等多种层面的人才,以大数据专业为例,一个软件工程对架构能力要求很高,但在应用的层面就不需要同样高的架构能力,而更重视运用工具做数据分析的能力。”管刚说道,针对这一特点,慧科集团整合、共享产学研教育资源,融入课程体系设计中,针对专、本、硕进行不同层面的引导,旨在培养不同层次的大数据人才;从横向看,大数据技术具有极强的兼容性,能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达成更多的创新成果。“营销要讲大数据,电商业也要讲大数据,金融也要讲大数据……大数据和其它产业之间的结合就会又滋生更多新的需求,需要我们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慧科集团在大数据专业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加互联网金融以及大数据与互联网+战略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就是对大数据兼容性的拓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