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学生已经接到了本学年的课程表。除了专业课程外,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部分课程内容。但目前大学生更喜欢与就业关系密切,容易获得高分的选修课。在拓展和有趣的课程中,学生很少。
上星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0%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身边的大学生中,功利主义的选课经常发生。良好的学分(61.8%)、较强的实践性(51.7%)和容易获得高分(46.0%)是大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67.6%的受访者提出高等院校的均衡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
调查对象中,中学生占1.0%,大学生占25.7%,研究生占6.0%,毕业生占60.8%。其中,100后占0.7%,90后占25.4%,80后占51.1%,70后占16.8%,60后占5.2%,50后占0.9%。
好拿学分、实用性强、易得高分是大学生选课首要依据
武汉市某大学研究生李俊(化名)说,尽管选课时会考量自己兴趣爱好,但为了学分,许多同学在选课前总要向师兄师姐了解,哪位老师不喜欢点名,哪位老师给分高,“我们趋向于挑选易于过给分又高的老师”。
上海市某211院校本科生黄哲(化名)对视频制作和视频剪辑特别喜爱,“即便与我的专业课程根本不相关,我还是挑选了这门课”。但黄哲也直言,专业科目过多,课余还有兼职工作,没有多少时间段去努力学习每一门课,只能“独辟蹊径”,挑选那些不需要怎么花劲头学习却依然能得高分的课程。“毕竟挂科或分数不高小则影响奖学金的获得,大则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
北京市某985院校研究生刘丹(化名)本科毕业于河南省某大学,本科时选修过的课程内容让她获益非浅,“我喜欢日语,就选修了。因为上日语课,结交了一批好朋友。每有朋友去日本,都会帮我寄许多名信片,加重了我对日语的兴趣爱好。我也选修过音乐类课程内容,对乐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常在微博上共享对歌曲的感悟,也因而结交了爱好音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