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申报和项目研究为契机——
提高受援高校科研能力和水平
如何提升受援高校科研水平?这是教育部援疆干部思考的课题。针对新疆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援疆干部发挥各自所长,以课题联合申报、引进项目等方式推动受援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科研水平。
张国辉告诉记者,三年里,新疆受援高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直属高校联合申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协调各类项目约200项,获得近8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同时,受援高校尽力协调内地高校与新疆高校成立联合研究院,全面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新疆大学副校长吴广明联合同济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经费265万元。能有这样的科研成果,得益于援疆干部的努力。援疆过程中,新疆大学被纳入清华大学主持的国防科工局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合作单位,正因为如此,新疆大学才在科研上取得新突破。
援疆干部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三年里,新疆医科大学获批一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石河子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治疆方略研究”“清代新疆满文档案的翻译与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计划)等;塔里木大学获得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科技专项支持。
中国农大与新疆农大共同设立“科研合作基金”,三年共投入60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河海大学水文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农大成立新疆寒旱区分实验室,厦门大学与昌吉学院合作成立“新疆洁净能源化工联合研究院”,获得了厦门大学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以学术论坛和学术研讨为平台——
加强新疆与内地高校沟通交流
地处边疆,信息相对闭塞,交流不那么顺畅,这是新疆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育部援疆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受援高校优势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论坛,积极联系内地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疆进行讲学交流。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三年来,援疆干部团队共组织举办全国和区域性学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200多个,内地来疆来访600多批次、专家学者达2800多人次。这样的交流频次和机会,极大地开阔了新疆高校教师们的视野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