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郝凝辉决定用一个新办法,倒逼学生爱上学习。具体做法就是实行“淘汰制”,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淘汰,而是与学生签订“合同”,由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参与。
课上每个章节学完,郝凝辉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排名倒数的就算“挂科”,学生需重新完成作业,直到合格。
郝凝辉在教学中还着力营造互帮互学氛围,把学生分成8—10人一个小组,让学得好的学生教学得差的。6个组里,整体分数高、学生间分数差距小的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做,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能让学生共同提高。”郝凝辉说。
就这样,郝凝辉在学生中成功营造了学习竞争氛围。签订“合同”后,挑灯夜战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郝凝辉一点点帮学生培养起主动学习的习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舍得为学生“掏腰包”
郝凝辉舍得为学生“掏腰包”,在新疆艺术学院是出了名的。
得知学生胡萨英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上学费,郝凝辉第一时间将3000多元送到他手上。
给学生“掏腰包”,郝凝辉很大方。过去,学生的作品展只在毕业时举办一次。郝凝辉来了后提出,每门课程结束后,都要举办作品展,而且按照毕业设计展的标准和规格来做。这要花不少钱,钱从哪里来?郝凝辉坚持自己掏钱给学生们布展。
不仅如此,郝凝辉还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行业专家和学生的亲属、朋友前来观展。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投票箱,观众每人可以为心仪的作品投上一票,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援疆3年里,郝凝辉自掏腰包为学生举办了10多次这样的展览。在郝凝辉看来,举办这样的展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援疆期间,郝凝辉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得知新疆艺术学院经费紧张,他拒绝了原本应该获得的工资和补贴。同时,他自掏腰包,花8万多元购买了教学所需的电动设备。他说:“这钱花得值。”
日前,郝凝辉将5台投影仪、3块硬盘、多年收集整理大量资料、2000部世界前沿的教程和动画作品,还有自己制作的课程幻灯片、视频教材等,毫无保留地捐给了新疆艺术学院的5个设计教研室。
“这些珍贵资料是很多教师不愿意拱手送出的。”新疆艺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杨梅感动地说,“如果变成纸质版,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的图书了。有了这些资料,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国际上最前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