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也需差异化探索(2)

教育动态2018-06-03王华老师

对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可能重在对学子们学术研究之路的引导和帮助,这一类型可能需要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取经、学习。但对于教学型大学,本科生导师可能重在知识学习而非学术研究上的引导。对于应用型本科,本科生导师则可能又重在实践层面或工作技能层面的言传身教和引导等。当然,在学业引导上的差异之外,也都有人生路上的指导和点拨这一相通之处。

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起就在两个学院试行“名师班主任”制度,2006年开始推广到全校。华北电力大学的“班主任”这一角色设置与其他高校的本科生导师似乎无异,都是重在为学生提供学术和人生规划指导以及生活帮助,但不同之处在于,每个班主任要负责一整个班的学生,而且一带就是四年。

看起来,华北电力大学的做法更值得其他大学参考借鉴。限于师资数量和学生数量的比例,一个老师担当一个班的导师,可能更具有普遍的可行性。但不管哪种情况的本科生导师制,都必须要建立健全包括保障监督、激励约束等在内的制度体系,让老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既有道德良心上的使命感,又有制度规定上的约束力,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如此,本科生导师制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行稳致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