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8岁高龄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院士成为了“网红”。他在高铁二等座上,为了一场报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网络,网友纷纷称赞他为“高铁二等座最高贵乘客”,直呼“又见扫地僧”。
与大多数人一样,看到这张照片后,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两年前离世的“布鞋院士”李小文。
众所周知,院士是站在金字塔尖顶的知识精英,但像“布鞋院士”和“旧鞋院士”这般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的却屈指可数。实事求是地说,他们之所以能享受“国民院士”的待遇,并不是因为著名科学家、院士的身份,而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质朴低调、率性自然的风骨。
为了工作交流的便利,放弃本可享有的一等座待遇,主动“降座”到二等座,对于从不刻意朴素的刘先林院士而言,纯粹是发乎自然之举,并没有什么。但看惯了讲究排场、身份的公众,却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真意。而怡然自得作报告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在以貌取人的世俗社会中,其“反季节”装束更是令人拍案惊奇。
“布鞋院士”李小文溘然离世之后,公众有顿失瑰宝之痛。一时间,人们纷纷发出“世间再无扫地僧”之类的哀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或无以言表!在这样的情形下,“旧鞋院士”刘先林的出现,无疑给公众莫大的慰藉:世间固然再无李小文,但并不缺乏真性情的人物。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正是这份本然,最能打动人心。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眼睛就看到了什么。人们对两位先生的欣赏敬仰,不正是人心可期的最好诠释吗?不少人常常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感这个时代物欲横流、功利浮躁,但从“布鞋院士”和“旧鞋院士”身上,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纯粹的精神,关键在于唤醒。
无论是缅怀李小文先生,还是赞扬刘先林先生,都是公众自身心灵深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感动的过程就是心灵回归与净化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布鞋院士”和“旧鞋院士”先后成“网红”,他们向世人昭示了率真纯朴依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也映射了公众寻觅内心的“真我”。或许,这便是两位院士成“网红”所蕴藏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