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故事与现代阅读

教育动态2018-12-18李天扬老师

《中国故事》书封

迟来的“中国故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苇(黄俏燕)的这本《中国故事》(中信出版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民间故事,它承载着普通百姓朴素的智慧和欢乐。从本质上来说,民间故事是一种大众想象,在局促的现实和斑斓的幻想之间寻觅着平衡,给贫乏生活增添传奇色彩和诗意。相比诗歌和小说,它们流传更广,影响也更深远,因为故事深深扎根民间,也在每个人心里。

小时候即便最没有文化的长辈,也会给我们讲故事,狼外婆、傻姑爷、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这些故事为一代代人传授了最基本的生活教育、文学教育和品德教育。最经典的故事往往具有经典范式,而这些范式具备启发心智的形式感,深深嵌入在文明内核中,用最朴实直接的方式,加深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由于源头众多,不断演化、变异,民间故事随时间发展越来越芜杂,这就阻碍了故事更好地流传。这时,对故事的整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诸如施瓦布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格林兄弟整理的德国童话,或者卡尔维诺整理的《意大利童话》,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是老的,核心没有变,但以现代思维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特别是以现代手法来构建它的结构,以现代语言讲述它的内容,令它们获得了文学性,使之具备了文学所具有的恒久、稳定的根基,得以以经典的形式流传。

令人惊讶的是,故事题材极其丰富的中国,一直缺少一本这样的经典故事书,一本深入每个家庭的公认的经典故事版本。文明和语言的断裂并没有成为契机,反而变成了一种阻碍。国家层面雄心勃勃的大规模整理工程,多为资料性的收集,对大众阅读帮助不大。这就造成当前这样一个叫人尴尬的局面:在真正的阅读中,我们的孩子始终和中国自己的故事隔着一层,它成了阅读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我们并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一个经典版本。出版业日趋繁荣,这么多年也面市了不少类似的书,但直到我读到一苇这本新作,才终于觉得接近实现了。

一个人的战斗

一苇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述”,以体现比编写更准确的概念。但实际上,考虑到她强度极大的劳动中个人意识所发挥的作用,对文本的反复修改,以及在技艺上做了如此多的努力,她的工作毫无疑问是一种创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