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契机

教育动态2018-07-04王华老师

清明节作为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结合祭祖扫墓和迎春踏青,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一直以来,幼儿园对清明节的主题教育活动较少关注,活动也较为单一,幼儿园清明节教育活动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掘,其所具有的生命教育价值值得关注。

认识生命:适度祭奠寄托哀思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要扫祖墓、除杂草、培新土、祭祖先、悼亡灵,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钱穆先生把世界文化分为: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在农耕文明中,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是重要特征。祭祖、扫墓等对逝去祖先的祭奠活动也成为中国传统孝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出传统中国人对生命的认识,即对逝去生命的尊重。

然而在儿童面前忌讳谈论死亡的传统观念使成人在进行祭奠活动时很少让儿童参与,并且往往认为祭奠活动和封建迷信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宜让儿童参与。祭奠是一种仪式,目的在于追念逝去的人。仪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能够达到追思逝去生命的目的即可。对于儿童来讲,从追思仪式的选择和追思对象的选择只要适宜儿童,同样会培养儿童的孝心和爱心。

祭奠的方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适宜。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依据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要求而制定,因此祭奠应以有利于社会和儿童发展为原则。改变长期以烧纸钱、供奉祭品为主的传统祭奠形式,保留健康的传统祭奠仪式,如植树、插柳和其他种植活动等。再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以绘画、歌谣、手工等适宜儿童表达的方式寄托哀思,如擅长绘画的儿童可以作画寄托哀思,喜欢唱歌的儿童以唱歌寄托哀思。

追思的对象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儿童的学习有具有情境性的特点,追思的对象应该是儿童生活经历中的人或者事物;同时,学龄前的儿童思维具有“泛灵性”的特点,也就是在儿童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追思的对象除了逝去的人,还可以是孩子喜欢的但已经不为自己所有的玩具或者宠物。

珍惜生命:表达关爱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珍惜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讲,孝敬父母在于尊敬父母,关爱父母,常回家看看。

带幼儿回乡省亲。清明节除了扫墓寄托哀思,还有回家省亲的传统习俗,即回家看望健在的父母和长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