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江**同志早就指出,人才的素质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8〕。
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而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能很好地弥补当前我们的教育者忽视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缺陷,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
陈军莲认为,“感恩是传统美德,是善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社会受欢迎的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增强”。另一方面,感恩教育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诸如以自我为中心,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意识淡漠,诚信意识弱化等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系统的构建
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因此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所谓感恩教育系统,就是指把一切影响和制约感恩教育的因素都看成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各个子系统或者影响因子之间的有机协调与配合,从而优化感恩教育的环境,形成教育合力。本文拟将大学生感恩教育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高校感恩教育系统、家庭感恩教育系统、社会感恩教育系统和网络感恩教育系统。
1.建立和优化高校感恩教育系统
高校感恩教育系统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系统,因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在高校内部,相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它是最主要的。大学生处于高校环境的影响之中,校园文化、教师的示范、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制度规范等都对其感恩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协调好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就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9〕。感恩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发挥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充分挖掘各种感恩教育资源,形成“校本课程”,用丰富的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避免简单空洞的说教和进行单纯的感恩知识的灌输。要引导和激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施恩,如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背起爸爸上学》、《天那边》、《建国大业》等影片,让学生看过电影之后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想等,以增强学生感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