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海空砥利剑——追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3)

教育动态2018-12-27李天扬老师

术后,马登武对王斌礼唯一的请求。

今年3月13日早上,马登武离开前两天,他睁开眼一看到妻子,就抓住她的手说:“飞机的事,一、二、三……赶快去办!”妻子含泪应承:“好,就去!”第二天早上醒来,马登武又紧紧抓住妻子的手焦急地问道:“检测车,放到楼下了吗?”“放楼下了。”他又问:“谁去送啊?”“有人去送了,你放心吧!”听到肯定的答复,他才放心地舒了口气。

“711”工作制是马登武常年的习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以上。2010年秋季,一次下飞机已经晚上11点半了,因为要完成一份报告,他又赶到办公室加班加点。“回家待着也不舒服,还是在办公室自在。”马登武将辛苦如此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

那年,海军引进某型飞机。飞机引进后,外方提供的服务保障期过后,军械火控系统的保障就出了问题。“军械火控系统相当于飞机的两个手臂,手臂和大脑的连接出问题,导弹就发射不出去,战斗力就保障不了!”马登武主动请缨到接装一线,边测绘边找问题。

机场位置偏僻,马登武带着学生连夜乘车,再加步行才能赶到部队。住在老乡家,中午馒头就着咸菜,晚上啃包方便面,天天泡在飞机上,凭着这股劲头,一干就是3个月,他带领团队测绘完成某型飞机的军械系统数十个部件的所有电路,并研发多种保障设备,最终实现了该型战机军械系统自主保障。

一定要为磨砺海空利剑尽快走出一条自主研发之路,是马登武科研道路上始终不曾偏离的航标。兵器教研室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马登武和他的团队就为部队研制出急需的装备设备9台(套),其中多台设备填补了引进装备自主研发检测设备的空白。马登武主持科研课题43项,其中31项已通过成果鉴定,大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部队战斗力,为实现引进装备自主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

吕晓峰是马登武一手带出来的得意门生,导师对某型飞机付出的心血,吕晓峰比谁都清楚。当接到某型飞机军械检测车的研制任务时,吕晓峰与兵器教研室的教员们一起为马登武高兴,他终于迎来了扭转某型飞机军械系统技术保障领域受制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