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登录(6)

惠民政策2018-09-30王华老师

(二)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协同推进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除却环境因素外,归根结底是知识与技能的贫乏,信心与斗志的缺乏。给钱送物、修路搭桥,基建式扶贫见效虽快,然而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就像无根之木,难以为继,只能解一时之困。应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要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三)抓实细节,精准为要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抓精准,又要区别对待,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贫困户的确认,要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不搞一刀切,也不能生搬硬套扶贫标准。我们的干部必须深入群众家中,除了解实际情况之外,还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虽然可能困难重重,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这考验的就是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的态度。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在于精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这就是“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抓好“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把牢“四个施策”——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五种渠道”——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实施“十项工程”——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