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进一步拓展(3)

国家政策2018-09-18三水老师

尽管“三块地”改革已经开始打通,但是形成系统化的成果还需要时间。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试点也反映出一些新问题。延长试点期限,有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统一思想,设计出更为科学的改革操作方案。“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综合效益显化尚需时间。”

市场化机制亟待建立

未来一年的改革如何运作,是摆在改革设计者面前的问卷。按照姜大明在全国人大做的延期说明来看,国土资源部目前指明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协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有效利用的关系,如何有效保障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项目建设效率等。“姜大明部长讲话提到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我理解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估计主要是在征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怎样优化产业配置方面的问题。”陈明认为,未来一年的方向可能还是按照既定改革路线走。

陈明说,如果让“三块地”改革效果最大化、最有成效,应该调整既有思路。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下的基调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但是中国的城市土地市场也不是完全市场,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土地市场会是完全市场。因为这个市场会受到很多法律制度、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制约,但是总体来讲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高。建设城乡统一市场,就需要提升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但目前中国并没有做到。这可能是目前“三块地”改革中极端核心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在这一轮如火如荼的中国土地改革进程中,业界还有不同的声音。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夏柱智今年6月份撰文认为,应防止打通三项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征地制度和政府垄断的一级建设用地市场制度,坚持保障性的农村宅基地制度。

这种观点似乎能找到现实的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调研时发现宅基地改革中侵害农民利益的做法很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民进城后宅基地被强制收回的现象。

尽管存在不同的声音,但陈明仍认为,现行改革框架下改革的思路要调整,重点是瞄准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具体实施角度来说,最基本的是在设立产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合理的市场化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有一个设想是拆旧区和建新区形成一个产业联合体或者股份公司,通过和用地一方进行市场协商,使得真正拥有存量建设用地的一方具有更多的长远收益。

著名农业经济学专家党国英的一个观点是,从全国尺度上考虑,首先要划定农业保护区,保护区内外的改革要有不同的方案。农业保护区内部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要减量化,保护区外部包括宅基地改革应该逐步放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