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回访制度是保障。在群众接受扶贫政策的支持时,难免在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回访力度,关注群众脱贫走向,在群众脱贫遇到困难和瓶颈时给予技术或政策上的支持,才能让群众的脱贫致富的路走的更长远。如果没有健全回访制度,只是给予“一锤子买卖”的支持,最后的脱贫结果与美好初衷极有可能背道而驰。
【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首先要全面脱贫,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事关人民福祉的战斗,党员干部是冲锋队、排头兵,需要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脱掉“贫困的帽子”。脱思想之“贫”。思想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干部思想贫困,就不可能为群众带好头、指好路,影响的不仅是自己,还影响着群众。思想不解放,行动就受限,发展也会滞后。党员干部作为党的生力军、人民的服务员,就要常学常思,让党的政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让自己视野更开阔一些,眼光更长远一点;要用“五大理念”更新自己的观念,该丢掉的就要毫不吝啬地舍弃,该保留的也要进一步地提高,只有思想观念适应了新常态,将外部机遇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在带领群众脱贫小康的路上不迷路、不走弯路。
脱能力之“贫”。能力不足是党的“四大危险”之一。党员干部是党的建设者,在党的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就更要居安思危,汲取清政府闭关锁国、沾沾自喜带来的惨痛教训,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甚至是保家卫国的能力,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提升能力,就要多锤炼自己,工作上要严格要求,在精益求精中追求进步;生活中要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了解大政方针,了解社会动态,了解经济发展,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吸取他人的前车之鉴,增长自己的知识阅历;实践中,要多到群众中听取民声,吸收群众的智慧,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探索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总之,要把学习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才能在服务人民、服务发展中善作为、能作为。
脱作风之“贫”。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思想解放,能力突出,但作风不实也是枉然。脱贫攻坚战,不是空话,不是口号,而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标。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进程的快慢;因此,要坚持实字打底,在扶贫上不能走形式,在目标上不能搞数字脱贫,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要知行合一,立说立行,用钉钉子的精神把穷根一个个挖掉,不能只为了实现脱贫目标搞短期效益,要长短结合防止返贫,才能实现真正的小康;要严守政治生态底线,落细落小,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把纪律挺在前面当盾牌,在利益面前经得住诱惑,止得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