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没有推进可能 仅是养老的有益补充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是指老人把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一段时间以来,以房养老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不过,舆论热点却并没有转换成为市场热点。早在去年9月13日,国务院就发布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3月20日,保监会也下发实施意见,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以房养老保险试点城市,但按媒体的报道却是乏人问津。其中,北京在右安门街道的试点启动4个月来,有人咨询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办理。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什么遇冷?有人认为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证,原因是国人尤其是老年人观念保守、传统。比如,老人不愿意因以房养老而让外界认为子女不孝,更愿将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种观念问题,被认为一时很难改变。
但是,以房养老应该跳出这种狭义的理解。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以房养老实际上只是一种金融产品,并不是政府的养老服务政策,把房子当做一个资产、一个资源,更好地利用好它,这个大的概念都应该叫做‘以房养老’。
那么,以房养老在中国的适应程度究竟有多高?在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就此事发表观点和看法。
观念的确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但是,要说以房养老遇冷源于国人观念,却令人怀疑。比如,老人要选择以房养老的话,肯定会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自行出租或者销售房屋得到的收益可能远比以房养老要划算。
看起来很美的以房养老为何遇冷?张彬表示,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一方面,中国人的养儿防老观念比较重。另一方面,普遍来讲,中国人房产必须传给下一代,如果交给银行或者保险机构的话,很可能被人诟病说,你怎么对子女这样啊?因为房产是中国人最大的一个资产,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操作上,面临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以房养老其实提出好多年了,但在中国之所以遇冷,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房产怎么来评估?老人的健康跟预期寿命又是多少?一系列细则怎么出台?怎么去完善?这些恐怕都是目前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