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完善投入体制机制,支持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政策措施和工程项目,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朝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方向坚定迈进。
更好的教育,来自对公平的持续坚守
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全社会不变的期盼。学前教育入学难、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大……是实现教育公平要啃掉的一块块“硬骨头”。
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重点针对各个教育阶段面临的教育资源不够充分、不够协调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缩小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前教育阶段,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支持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支持各地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并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据统计,2011—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地方也相应增加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学前教育发展。我国在园幼儿规模从2009年的2658万人提高到2016年的441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2016年的77.4%,提前6年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普及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央财政坚持“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投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2013—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5274亿元;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1533亿元,引导和支持地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安排资金857.4亿元,支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资金480亿元,支持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重大项目,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全国2016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已有2379个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