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园欺凌,“情报员”不可小觑

教育动态2018-06-03三水老师

近日,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南京某街道启动了社会服务项目,项目将组建反校园欺凌应急平台,如在学生中设立“情报员”,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情报员”将立即报告班主任和校园警卫,形成双轨道快速反应机制。(7月3日扬子晚报)

表面看,在学生中设立“情报员”似有鼓励学生互相揭发检举的目的,其实不然。学校设立“情报员”,只是赋予他们行使职责的合理身份,让他们以特定身份帮助学校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工作。他们手中既有权力,同时也受学校约束。

目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但监管难度较大。一则中小学生人数较多,如果把防范校园欺凌完全寄托于学校和教师,显然不太现实;二则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大多发生在校内隐蔽场所,学校很难及时发现。启用特殊手段来防范校园欺凌事件,从实践层面来看比较可行。

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只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显然不足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而学生在没有相应身份认同的情况下,或担心打击报复,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防范校园欺凌事件中去。但如果学校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

同时,“情报员”作为学生的一员,可以深入了解情况,获取准确信息,这就为学校和教师及时发现、制止或者介入处理创造了较大便利。

事实上,之所以会发生欺凌事件,与监管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中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他们喜欢模仿成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但往往又因为缺乏有效监管而演变成欺凌,这时候如果有“情报员”的参与,他们的行为将在第一时间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当“情报员”机制相对成熟时,就会对那些预备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形成震慑作用,此机制也有利于形成监管无处不在的局面,让校园欺凌无处遁形。

当然,对于这一创新举措,学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让“情报员”认真履职尽责,又要对其施以约束,让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