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闭幕 中外学者纵论古今

教育动态2018-08-31李一老师

作为当今世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历史学会议,历时6天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29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这一有着“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学术会议每5年举办一次,本届首次在非欧美国家召开,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史学家代表齐聚于此,创下参会国别和人数的新高。

  这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15年来首次走进亚洲在中国举办,这对我国的历史科学来说也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届大会首次创新性地设置了中国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大会评议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彭慕兰说:“希望这一议题,能从全球的视角探寻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

  世界目光正在向中国聚焦。中外学者以史为“媒”,纵论古今,共同讲述古老东方的“中国故事”。

  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肯定和重视

  “在二战中,中国受害最重,抵抗最早,贡献也最大。”这是在本届大会上研讨“二战起点”时很多中外历史学家的观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也成为此次大会的热点话题。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胡德坤所说:“中国抗战牵制住日军的大量兵力,制约了日本侵略他国的战略,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

  但在二战结束后的70年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西方所忽视甚至遮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建朗说:“作为亚洲东方主战场,中国的贡献和地位在国际二战史学界,尤其是国外史学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正是这种历史事实和学术研究的反差,去年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所写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王建朗分析说,中国的抗战地位没有得到世界上的公认,与对外宣传尤其是史学研究的国际交流有密切关系。“尽管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在国内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的讲话,都强调要加强宣传和交流。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令人高兴的是,在本届国际史学大会上,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和贡献引起历史学家们的关切和重视。国际历史学会秘书长、法国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做了实事求是的阐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在世界战争中受到的影响,西方学者对于中国在世界战争中的经历愈来愈重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会得到肯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