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独立出现的对仗(对偶)句。对联由两个对偶的句子或两个对偶的句群组成,前面的句子或句群叫作上联,后面的叫作下联。对联主要张贴在大堂两旁的楹柱上,故又称“楹联”。对联大约起源于唐末、五代之际,受骈文与律诗的对仗句的影响而形成。相传我国最早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它的作者是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植根于汉语汉字特点的一种特殊文体,汉语音节整齐而讲究对偶,汉字一字一音而形体方正,是对联形成的基本条件。上下联之间的要求是:1.字数相等;2.句式相似;3.句中节奏(停顿)一致;4.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5.相对应的词,平
仄相反;6.两联内容统一,相辅相成。且看举世闻名的昆明大观楼对联(孙髯翁作)。
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駿,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是: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嚢。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对联,上联与下联都是九十个字,共一百八十个字。上联与下联,句式相似,节奏(停顿)一致;相对应的词,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上联描写景物,下联追述历史,内容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