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教育

文言文的文体分类状况怎样?

发布时间: 2021-03-25 16:02

1条回答

于静曼|高级教师
2021-03-25 16:24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体分类就是把各种文章按照体裁方面的特点加以分类。对于文体进行分类,便于把握文章的特点,对阅读、分析文章或指导写作,都大有好处。所以,鲁迅说:“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 从历史上看,文体分类是随着创作的增多而曰趋细密的。三国时曹丕《典论•论文》,将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分类很粗略,特别是把大批的记叙文排斥在外了。西晋人陆机作《文赋》,将文章分为十体,比《论文》完备了一些。南朝梁眧明太子萧统编《文选》,后代人称为《昭明文选》。《文选》不选经书、诸子、史书的文章。《文选》采用当时流行的“文、笔之辨”的理论,不选“笔”(没有文采的文章),只选“文”(有文釆的文章),并将入选文章划分为三十八大类和许多细目。《文选》影响很大,但是它的分类缺乏逻辑性,划分标准不一,而旦显然烦琐了一些。清代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只重视古文,将入选的古文作品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zhudn)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古文辞类纂》的分类仍然缺乏逻辑性,内容、形式交错,不是科学的分类。 文体分类,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详略取舍也各有差异。我们对古代文章进行分类,既要考虑文体本身内在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考虑文章的应用范围,又要考虑历史的因素,如古代的分类方法影响深远,我们不得不全面照顾。古代讲述各类文体区别的著作,以明朝人吴讷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最为完备。《文章辨体》辨析了五十九类文体,《文体明辨》辨析了一百二十七类文体。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主张首先将文言文文体,划分为六个大类,再在各类中介绍细目,并将流行的古代文体名称归并于其中。 文言文文体的六个大类是:古文类、韵文类、骈文类、韵散夹杂类、戏曲、小说。古文类、韵文类、骈文类是古代的正统文章,韵散夹杂类、戏曲、小说,在古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古代的正统学者,轻视戏曲、小说、说唱作品等通俗文学,实际上戏曲、小说、说唱作品等通俗文学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大类:古文类。古文,就是不讲究押韵、也不讲究对偶的普通文言文。经、史、子、集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古文,一般的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等都是古文。《古文辞类纂》所划分的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记等,都是结合应用范畴而给古文划分的细目。这些细目的作品,或侧重于议论抒情,或侧重于叙事说明。 (一)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有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沼令等。“论辨”是论证或辨析事理的文章,如:贾谊的《过秦论》、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奏议”是给君主陈述事理的文章,如:晁错的《论贵粟疏》。“序”,亦作“叙”,作用是总括书的大义,大都放在一本书之前,也可以放在一本书之后。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跋”性质同序,但放在一本书之后,有时只是读后感。 “赠序”是从序演变而生的,是赠别的文章,如:韩愈《送董邵南序》。诏令是皇帝颁发的命令,如:汉武帝《轮台沼令》。 “书”是书信,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白居易《与元九书》。 “说”是论说,往往是就某件事情发表看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 (二)侧重于叙事说明的,有传状、碑志、杂记等。传状主要是记叙人物,如:司马迁《史记•廉蔺列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有的传状是故事或寓言,如:李朝威的《柳毅传》、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碑志”评述人物或事件的始末,大多刻在碑上,如:柳宗元的《箕子碑》、《永州铁炉步志》。“杂记”,可以写景,可以记事,或记述感悟。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写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文章大多数是记事或记述感悟。 第二大类:韵文类。韵文类,包括各种押韵的诗文,有诗歌,还有其他韵文、通俗歌诀。韵文类中的诗歌是大家较熟悉的文体。诗歌有不同的体裁,大体可分自由体诗和格律诗两种。 (一)自由体诗:古代的自由体诗,就是广义的古体诗,包括一切不讲究句数、字数、平仄等格律的古代诗歌,狭义的古体诗只包括七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等。本题使用广义古体诗的概念。广义古体诗包括:①《诗经》及起源于《诗经》的四言诗、杂言诗。如:曹操的《短歌行》,就是模仿《诗经》的四言诗。 ②楚辞体诗。楚辞体诗起源于楚国民歌,它有一个突出的“兮”字作标志,或一句或两句就有一个“兮”字,内容与手法多浪漫色彩。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九歌》等。③辞赋起源于楚辞,喜欢铺陈夸张,以四字句为主,虽然讲究押韵,但句式自由,可以夹杂散文句式,实际上是近乎散文的诗。如:汉武帝的《秋风辞》、陶潜的《归去来辞》、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王粲的《登楼赋》、杜牧的《阿房宫赋》。④乐府诗。乐府诗流行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民间。如:汉朝的《十五从军征》,南北朝的《木兰辞》等。⑤狭义的古体诗,包括五言古体诗和七言古体诗。如:汉末的《古诗十九首》、蔡文姬的《悲愤诗》、曹植的《七步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都是著名的五言古体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的《山石》等,都是著名的七言古体诗。 (二)格律诗。格律诗是讲究句数、字数、平仄等格律的古代诗歌。包括:①近体诗,起源于南朝,成熟于唐代。产生较迟,故名近体。四句的称为绝句,要讲平仄;八句或八句以上的称为律诗(八句以上叫“排律”),要讲平仄和对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五言绝句,李白《望庐山瀑布》是七言绝句,王维《终南山》是五言律诗,李商隐《锦瑟》是七言律诗,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是排律。②词。词是孕育于隋末唐初而成型于中唐、繁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是一支曲子,套数由同调的多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就是一首短诗。如:相传马致远所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汉高袓还乡》。作为文体名称的“词”和“曲”,都是指受近体诗影响而又不同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近体诗句式整齐,“词”和“曲”,都起源于民间的歌曲唱词,大多数是句式参差的长短句。“词”和“曲”都跟音乐密切相关,刘熙载《艺概》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 “词”和“曲”的出现,是汉语发展变化的产物。曲可加衬字,用语也比词更通俗。曲,有“北曲”和“南曲”的分别。“北曲”起源于元朝的北方歌曲,而旦盛行于元朝,故称“元曲”。 “南曲”,起源于元朝的南方歌曲,盛行于明朝。 (三)其他韵文。如:以规劝、告诫为目的的“箴”,以自警为目的“铭”,都是一种韵文。《左传•襄公四年》记载的古老的《虞箴》、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著名的箴铭。《古文辞类纂》所划分的“颂赞”、“碑志”、“哀祭”类作品,有的是一般古文,有的是韵文。“颂赞”是歌颂、赞扬别人,“碑志”是评述朝廷的文治武功或死者的业绩,“哀祭”是哀吊死者。 (四)通俗歌诀。歌诀是一种押韵的应用文,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的诵读和记忆而编写的知识读物。如:儿童识字和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中医入门读物《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 第三大类:骈文类。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又称“骈俪文”、“四六文”。“骈”的本义是两匹马并列在一起驾一辆车,“倆”字的本义是配偶,它们的引申意义都是成双成对。骈文的基本特点是讲究通篇对仗,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句式方面,通篇的句子都两两相对,又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二是在音韵方面,对偶的上句(出句)和下句(对句),要求平仄相反;三是在修辞方面,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如《滕王阁序》的一段文章: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蠢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汉语具有句法灵活、容易排比对偶的特点。文章家们就利用汉语的这种特点,把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发展为骈文这种文章体裁。骈文滥觞于汉魏而盛行于南北朝。当时,正是中国音韵学兴起的时代,所以,骈文除了讲究语句对偶外,还讲究音韵铿锵、平仄协调,又追求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唐朝古文兴起后,句子成对的“骈文”踉散句单行的“古文”,形成相互对立的局面。 骈文的细目跟古文相同。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等都可以写成骈文。《古文辞类纂》所划分的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沼令、传状、碑志、杂记等各类文章,都可以写成骈文。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几十篇议论文,都是骈文。特别是移檄(声讨、揭露对方的文体)、哀祭类的文章,更是经常写为骈文。如:孔稚珪《北山移文》、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李华《吊古战场文》、欧阳修《祭石曼卿文》等。 第四大类:韵散夹杂类。韵散夹杂的文章,是一种由散文和韵文交错组成的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来源于佛经的翻译,接着出现了又说又唱的“变文”。早期“变文”是宣讲佛教故事,后来也出现了讲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的“变文”,如:《孟姜女变文》、《伍子胥变文》。变文直接孕育了“诸宫调”、“鼓词”、“弹词”等说唱文学,孕育了戏曲,也间接孕育了小说。戏曲既有唱的部分(韵文),又有说白部分(散文)。小说也往往穿插韵文。 第五大类:戏曲。中国最早的成型的戏剧,大概是唐朝的“参军戏”,宋朝的“南戏”。中国古典戏剧成熟于元朝。中国古典戏剧大都是歌舞剧,既有韵文部分,又有散文部分。韵文部分叫“曲”(唱词),是古典诗歌,属于文言文范畴;散文部分叫“白”(说白、对话),基本是白话文范畴。元朝盛行的戏曲叫作“杂剧”,每折戏的唱词都用“北曲”。明朝、清朝盛行的戏曲叫作“传奇”,每出戏的唱词都用“南曲”。如:元朝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明朝汤显袓传奇《牡丹亭》、清朝洪昇的传奇《长生殿》、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清朝中叶兴起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也大都是“唱”、“做”(舞蹈化的动作及表情等)、“念”(独白和对话)、“打”(武打动作)四类基本功紧密结合的歌舞剧。古典戏剧着重“曲”,故称“戏曲”。话剧则是从西方引进的品种。 第六大类:小说。古代小说有文言文小说和白话文小说两类。文言文小说有六朝志怪、唐宋传奇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具有集大成的地位。白话文小说有宋元话本、明清拟话本、长篇章回小说等。 以上分类照顾了今天的概念,又照顾了古代的习惯名称与写作实际,便于读文言文时参考。但是,应该说明两点:第一,一种文体是不断变化的,切不可死守着分类。如:“赋”就有四个发展阶段,汉赋(又称古赋、辞赋)是韵文散文夹杂的(以押韵为主);六朝的骈赋则很讲究对偶,介于古赋与骈文之间;唐代的律赋则完全押韵;古文运动后的文赋则句式参差、押韵随便,与散文接近。今天,有人写的白话散文也有叫“赋”的(如:《荼花赋》《珍珠赋》),甚至完全不押韵,那就不是古代的“赋”的概念了。第二,各种文体之间是互相渗透和贯通的,即使是古文、韵文、骈文三大类之间,也无绝对界限。就某种文体看,如“墓志铭”,前面的“志”是散文,后面的“铭”是韵文。又如“祭文”,既可以是韵文,如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但也可以是古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单篇文章看,如《岳阳楼记》是古文中的名篇,但它大量使用四字句,讲究对仗,又往往押韵,明显地夹杂有骈文和韵文(赋)的成分。

相关问题

初三英语该怎么科学学习

1个回答

汉中市高二会考都考什么?

1个回答

多次换工作如何计算工作年限?

1个回答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发育特点错误的是?

1个回答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

1个回答

数学应用题越来越难了,怎么办?

1个回答

孩子还小,究竟该不该让他住校

1个回答

最近看新闻说学校门口有很多坏人想抓孩子,我到底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要有防范坏人的意识呢?

1个回答

贵州六盘水2021年高考成绩查询查分入口

1个回答

2021年西藏高考志愿填报入口

1个回答

初中病句练习能起到什么样的结果?

1个回答

2019海南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个回答

青海2020年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

1个回答

初中英语一对一有没有用?

1个回答

女 12岁 广东 深圳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开学就是初中了那,没有上进心,天天玩游戏,上贴吧,看优酷……因为小学毕业考考了个第一名,一直在骄傲,从六月份到今天,一直都在电脑中混日子,一天玩十几个小时,说明天玩一天就不玩了...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