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入社保“乌龙”

政策改革2018-11-28才子老师

  2016年事业单位入社保乌龙

  一个重大的乌龙,引惹了广泛的讨论。

  中国几十年的事业单位体制,终于有了第一部系统规范其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5月中旬颁布、7月1日正式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尽管,社会热议的事业单位入社保,甚至公务员体系也要与企业、事业单位一起实现同等社保体系,仍未免显得期望过高,但《条例》的实施将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奠定基本原则框架,下一步就将出台具体措施。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5月发布时,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但其施行日7月1日却被许多人认定为,事业单位正式进入社保、中国养老制度并轨终于破冰的起始日期。

  就在社会热议数日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出来辟谣,澄清称,事业编制人员7月起缴养老保险属误读。让社会此前的满腔热情,瞬间变成异常尴尬的社会乌龙事件。

  然而,记者发现,民众乌龙的,不仅是这场改革施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入社保很可能不仅不会促进社会公平,反而进一步增加普通民众的负担。

  更何况,这场社会乌龙的意义,却远远超过其本身对中央政策的误读,而引起对事业编制改革的进一步反思。

事业编制人员的担忧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中间人的处理办法才是最大的难题

  对于事业单位的人来说,此次改革是利好消息吗?对抱着不同目的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改革的利弊当然也各不相同。

  记者采访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都不担忧改革后自己收入下降。李女士博士毕业两年,现在山东省教育厅直属高校担任商学院教师,她告诉记者,周围事业单位的人员都还没讨论进入社保后的问题,尽管他们很久以前就知道进入社保体系是个必然,但并不担忧自己地位和收入会下降。我不担心事业单位入社保,因为即使变成了社保,我们的收入也肯定不会降低。实际上,这几个月我们已经连续两次提高收入,每次省里给我们提高的标准基本是,最少20%。而且,高校体系的待遇超过公务员体系,除了公务员比较容易有灰色收入外。

  不过,临近退休的人员对养老制度变化尤其敏感,公开报道显示,《条例》实施前后,已经有许多人想尽办法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未来会怎样难以确定,就至少先保障眼前的利益,这是历次改革的共同规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