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员工,作为一个主体性存在,在任何时候也都为希望而存在的,当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也就会充满热情和耐心。如果他对于希望充满信心,当下的任何艰难困苦也都不会让他低头和退缩。叛徒之所以成为叛徒,是因为他对他所寻求的事业的希望和信心动摇了。岗位员工随时随地都在对他所工作于其中的企业未来进行评估。如果其发展没有希望,或者其发展不能为他们提供实现其价值的舞台,以及让他们获得其所希望的利益满足,他们也就不会加入进来,加入进来了,他们也会逃离。任何让他们希望的消失,信心的动摇的感觉,都会使他们的心慢慢地从企业组织离去,由人和变得人不和,企业组织也就由有执行力、竞争力,变得不再有执行力、竞争力。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设备,都得由人运用,才能创造价值。机器人也得靠人控制,才能组织生产。这个结论,至少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在还无法改变。因而任何轻视岗位员工,不重视岗位员工发展的企业,要谋求发展,获得稳定的市场竞争力,也都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在他一生军旅生涯中,大战76次,全胜64次,平局12次,无一败绩。他守西河长达二十多年,所统士兵不过五万,却抗击着秦国数十万大军,并为魏国拓展领土千里之阔。后来魏国的军事理论家尉缭子称赞吴起说:只要有七万之众的军队,天下就没有人可阻挡了。这样的人是谁?就是吴起。
他之所以成为常胜将军,除战略战术上精于计谋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治军有方,大得兵士之心,保证了人和。
他留下来的兵书《吴子》总共六篇,三篇与治军有关。《治兵》《论将》和《励士》三篇都是阐述的怎么让兵士愿打仗、能打仗的问题。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其标准为,有能干的将领统率,兵士经过严格训练,号令严明统一,赏罚严明有信。他重视将帅的作用,强调好的将帅,不仅要有好的谋略,而且必须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要重视士卒的训练,以提高兵士的实际作战能力。他强调通过赏功以激励士兵。
他所带兵士,万众一心,战斗力极强。
在治军的实践中,他更是身体力行。《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记载,吴起作为一个将军,与最下等的士卒也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晚上睡觉从不另外设床席,行军不骑马,与兵士同样徒步行进,并且亲自背负军粮,真正与士卒同劳苦。更为难得的是,士卒生了病疽,他亲自用嘴为他吮引脓秽以医治。正是他能如此善待兵士,才全面创造出人和条件。有了这种人和条件的满足,怎么能不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而不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