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城湖新区:集聚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服务中心。
共青城南湖新城:集聚教育培训、金融、文化创意设计、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创意中心。
(3) 旅游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圈、两带”的旅游功能格局。
一核,建设九江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两圈,打造环庐山旅游经济圈和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两带,打造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
(二) 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中心
(1) 居住空间布局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76万人左右。其中,城市核心区人口规模约82万人;城西片区人口规模约14万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人口规模约32万人;柴桑片区人口规模约48万人。
(2)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构建市级主中心、市级副中心、组团中心三级中心体系。
市级主中心1个。由八里湖中心、十里中心与老城中心共同组成,是九江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市级副中心3个。包括城西临港中心、芳兰中心、柴桑中心。
组团中心6个。除出口加工区组团与姑塘组团外,在其他就业居住组团内,各配置1处公共服务中心。
(三) 绿地开敞空间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一心六廊、多园网络”的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形成以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体系为重点,以专类公园为补充的公园系统。规划到2035年形成10处生态公园,11处市级公园,因地制宜布置21处区级公园,建成一批服务半径300-500米,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健身需求的社区公园。
构建江湖相通、水城共生的城市蓝道网络,改善八里湖、甘棠湖、南湖、十里河等水体水质,提高赛城湖、八里湖、蛟滩河、沙河等水系的防洪与调控能力,营造多元化的城市滨水功能区。
(四) 美丽乡村
结合乡村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按照“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基本内涵,将美丽乡村分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7种类型进行分类指引。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和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乡村建设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