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人群中,就像个老农民”
昨日,记者与邢台内丘岗底村村民梁国军取得联系,他和李保国有着将近20年的交情。“1997年,我们这发大水后,李老师就来到村里,经过和大家协商,确定要以种苹果树的方式帮助村里脱贫。”
梁国军说,李保国刚到村里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就带着妻子住在村委会的平房里,冬天连暖气都没有。“一大早就揣上两个馒头带瓶水,去地里干活了。”
当时村里的苹果品相不好,李保国就提出用纸袋包裹的方式,来增加外观质量。可现实情况是,村里的人均收入比较低下,很难再有钱购买纸袋。于是,李保国自掏腰包,帮村民买来了纸袋。提起对李保国的印象,梁国军说,非常朴实,就像是个“老农民”。“记得他第一次开车来村里时,穿得就跟农民似的,很多人都错把司机当成李老师了。”“最初的几年,李老师几乎每年都在村里待200多天,就连他的儿子也被接到内丘县上学。”梁国军说,从最初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80元,到如今村里90%以上的收入都是靠着苹果树,果园也由原来的200余亩,被开垦到现在的3500余亩。“村里还成立了河北富岗集团,苹果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了产业。”梁国军说。
不计较个人得失心系农民是否盈利
今年33岁的李迎超是李保国的硕士生,得知老师病逝后,他一直难以接受。
李迎超告诉记者,李保国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心系村民能否致富。“这30多年里,李老师虽然帮助太行山区打造出了这么多品牌项目,但唯一的收入就是自己的工资。”
李迎超回忆说,每年李保国都会在果树最关键的时候,去往各个山区对农民进行培训。其中有一年,李保国因有事没能及时到村里去,不少村民便打来电话询问。“后来我听李老师说,当他听到村民询问他为啥没来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当下就说第二天会去。”结果第二天,李保国真得开着自己的车去了邢台,直到过了果树养殖的关键期才离开。“他就怕村民种不好,影响了一年的收入。”
就在今年清明节期间,李保国还一直待在邢台的红树莓基地。“当时他的脸色很不好,可是当有村民过来询问种植专业问题的时候,精气神儿依旧特别高,但是后来在回保定的路上,还是累得睡着了。”李迎超说。
进展
今日将为李保国举行追悼会
“听到李老师去世的消息,很多村民都哭了。”昨日,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哽咽着说,自己正在赶往保定的路上,希望能够最后看一眼李保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