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的小康,更是精神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强盛为根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在十八大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基础上,提出“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新要求:第一,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提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要求。第二,首次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风尚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第三,在强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同时,首次把“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作为衡量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第四,在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提出了让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的新要求。
从现实看,要把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一些领域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对照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可以说“十三五”规划建议把相关的目标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要求。十六大报告的提法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十七大报告的提法是“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到“明显改善”,再到“总体改善”,说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新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未来五年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目标定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第二,首次提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绿色发展水平上升”,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确定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从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个发展理念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强调绿色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三,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了“大幅提高”和“大幅减少”的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资源能源人均拥有量和供给水平偏低的国家,把“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确定为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意义;面对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严峻形势,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作为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意义。第四,首次把“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纳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体系,明确把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上升为碳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对于我国来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面对日趋加大的碳排放压力,加强碳排放控制已刻不容缓。把碳排放控制从“强度”控制调整为“总量”控制,难度加大,是一种自我加压,但“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将使全面小康更有质量,使全面小康社会的色彩更加亮丽。第五,首次提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新的目标要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