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立”字,理顺了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能动的双主体之间的平等的关系,教这个主体的作用是促进、是帮扶,是一种能动的辅助作用,学这个主体的作用是能动的自我建构作用,是主要作用。教育学是立人之学,就完成了教育学的顶层设计,有利于以此建构教育学庞大的体系,也解决了合的教育学的统治力问题。立人之学,从来就离不开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从来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心理学的依托和技术的支持,从来也没有放弃对教育科学和艺术的追求,所以教育学的属性学科越发展,教育学的体系就会越发达,教育学的境界就会越高尚,教育学的智慧就会越高超。
三、转型发展进程中需要一种立人的教育智慧
什么是智慧?智者,上部为知,下部为日,意思是每日求得新知则为智。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彐”字代表家事,意思就是在心的上面放着家事、国事、天下事,悟事启智充盈心灵,终可得慧。智是慧的基础,慧是智的境界。智可以开发,且是一种主动能动的开发,每日致知积累成智,而积累是理性的、有序的。慧则须“心系于事”,心中须容家事、国事、天下事,不一定思就会有所得,慧的获得既靠积累更靠积淀,而积淀不一定是有序的,且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所以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充盈的状态。智慧就是一种日日想事悟事、日日参悟明白事理的状态。教育智慧就是帮助人每日致知,获得解决家事、国事和天下事的本领,要帮助这个人既有文化又有智慧。可见智慧与教育是天然的联系,联系好了这个教育就是有智慧的教育,教育者就会拥有教育智慧;联系不好,教育就是缺乏智慧的教育,教育者就会缺失教育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教育的目的也是立人。教育智慧就是立人的智慧。当前教育智慧的缺失,缺的就是“立”的智慧。
人没有发展好,是因为没有“立”好。具体表现有:一是未能因人而立,未能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之间在身体、心理、智力、能力以及生活背景方面都是有差异的,教育在用同一种要求对待所有学生;二是未能因需而立,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需要,忽视学生的身心感受,教育所给的,并不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望的,往往是一生都用不上的;三是未能因时而立,人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过早介入后一阶段的学习,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四是未能因用而立,教育偏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甚至也不是学生未来生活所需,无助于学生生活智慧的获得,缺失学以致用智慧;五是未能因势而立,未能根据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而启发诱导,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现在更多的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学生理解不了,消化不了、内化不了,积淀不了;六是未能引领自立,教育未能让学生自己主动能动发展,未能让学生自我建构,是一种被动的发展,缺失自主发展智慧;所列举未能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