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内容解读(3)

相关政策2018-08-28李一老师

四、科学合理选择安置方式

“搬到哪里去”是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搬迁后能否实现脱贫的关键。按照群众自愿、应搬尽搬的原则,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采取了集中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选择具体安置区时,遵循城乡统筹、布局优化、集约用地、规模适度的原则,注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主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荒山和荒地。集中安置区选址以有利脱贫为原则,尽量选择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是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产业发展较好的中心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有关部门特别注重安置区及周边的地质勘察,排查滑坡、泥石流、地质断裂带等自然灾害隐患,规避潜在灾害风险,努力把易地扶贫搬迁打造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

各地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区搬迁群众脱贫的安置方式,鼓励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搬迁群众向城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搬迁;引导农业技能较强的搬迁群众向中心村或移民新村搬迁;对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通过社会保障政策予以兜底。如,河南、安徽等省将安置区选择在县城、园区、乡镇、乡村旅游点附近,努力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宁夏自治区依托引黄灌溉工程,为南部干旱地区的搬迁群众提供一定面积的水浇地进行有土安置。贵州省充分考虑“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结合工业园区用工需求,将石漠化地区贫困群众安置到城镇或产业园区。四川、云南等省份依托当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结合安置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搬迁群众增收脱贫。

 五、建设安全适用的住房

拥有一套安全适用的房子,是中国农民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也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政府综合考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努力建造“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安置住房。

各地群众对建设什么样的搬迁住房有不同的想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安置房户型和建筑风格不搞“一刀切”,由各地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自行确定。房屋设计强调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体现区域民居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鼓励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规划、自行建设”等方式施工建设,便于统一规划设计风格,并在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前提下有效控制住房建设成本。各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搬迁群众全流程参与安置房设计、工程招标施工、材料采购、质量监管,充分调动搬迁群众参与美好新家园建设的积极性,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