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在吉林市仍有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传统满族色彩。
因为靠近延边,所以吉林也有着明显的朝鲜族风情,许多朝族人世世代代在吉林生活着,所以朝族风味的小吃一点也不少见,这些都增加了吉林的民族特色。
吉林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合流,作为主要居民的汉族又来自祖国各地。
吉林人口的绝大多数来自移民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使得人们不得不习惯于同各种不同的人群交往,大批离乡背井的人涌人陌生的土地,使人们无法原封不动地移植故里的文化,不得不接受、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
大量的人口要向满族学习渔猎,向蒙古族学习放牧,向朝鲜族学习种植水稻,向汉族农民学习种玉米,向城市里的工人学做工。久而久之,养成了吉林文化的不排外,不欺生,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往的传统。
吉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但总体而言,吉林的经济水平并不算发达。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吉林人具有着宽厚质朴的民风。
在吉林,民间文化土壤深厚,特色鲜明。由于长期处于生产方式不够先进的状况,人与人之间只有靠互助才能更好地谋生;待到抛家闯关的汉族人涌入,一方面,得到原居民热情接纳很快消除了孤单感,旧的家族观念淡化,新结下的乡情曰浓;另一方面,带来了儒家“仁义”、“忠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吉林地域文化形成的这一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特点就是宽厚质朴、团结互助。
一位吉林的老人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过去的时候,有很多当地的人到山上采人参、伐木,他们到山里后却搭建一个小木屋或窝棚,离开时不仅不拆除,还要把粮米油盐留下来,以便后来人进屋就可以做饭、住宿;猎人、渔人有所捕获时,要是路人遇到也要分给一些“战利品”;路上遇到有人车翻了,要竭尽全力相帮,否则会被人耻笑。这些规俗的共同特点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依相济,宽厚待人,并成为他们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浓厚的乡土文化深人人心,植根于吉林这片沃土。而这样淳朴的民风也是自古形成的,“前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人其室。主者则尽其所有享。或日暮,让南炕宿客,而自卧西北炕。马则煮豆麦莖草饲之,客去,不受一钱。乡民平素往来均系口头契约,恒数世不爽,贫民到处游食无拒者,盖是时俗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