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陈与义翻译赏析

诗句大全2018-10-09三水老师

襄邑道中陈与义翻译赏析,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以红、绿、蓝、白相间,着色鲜艳,全用白描而不事雕琢,光景名丽,流荡自然。
襄邑道中陈与义翻译赏析
原文: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襄邑道中字词解释:
1、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睢县,当时有汴河通东京(今河南开封)。
2、榆堤:即指汴河之堤,当时种满榆树。
3、不知:不知道。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襄邑道中翻译: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襄邑道中背景: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襄邑道中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个人资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