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发展中的四大误区

人事培训2018-10-13李一老师

误区一:目标不明

  很多中国企业想引进人才,就去找一个同行业对标的国际先进企业的对应岗位(如CSO),认为拿来就能发挥作用,这是个误区。擅长想事的人与擅长做事的人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期望值设得不对,人才启用后双方都可能产生很大落差。我有一个客户,曾经引进了一个国际人才,根据当初的岗位描述找来了一个擅长经营的人才,来了以后也雄心勃勃地准备扛起一番业务责任,大大改善其盈利能力。结果上岗后发现他的工作其实更像顾问角色,这与他本人的爱好与擅长对不上,所以很快就跳走了。

  误区二:孤掌难鸣

  很多中国企业认为,引进了人才自然就能把国际最佳实践带进来,自然而然整套体系就建立起来。曾经有一位企业高管跟我探讨引进的国际人才的人选,我问是否允许这个引进人才带上自己的小团队,他表示惊讶:招他进来就是希望他具备全套能力,如果这个人还得再带一队人才能完成工作,我们岂不是招了个‘爷’来?

  首先,可能现有内部人员的能力与引进人才需要完成任务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其次,越是国际最佳实践丰富的企业,往往越是具备系统而有序的管理流程与体系,且专业化分工很明确,高管要么站在很高的角度运筹帷幄,同时倚靠下属团队与流程进行日常执行,要么是某一具体领域的专才。而很多中国企业体系尚待建立,往往寄希望于一个引进人才就能搞定一整套事儿。

  再者,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与行为方式,一个引进人才,特别是老外,初来乍到对于内部资源如何调动,显性的与隐性的决策机制究竟是怎样的,一时半会恐怕搞不明白。再有就是国际最佳实践如何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有效嫁接,真正能够生根发芽?所以企业一定要考虑清楚需要给引进人才提供什么样的支持与空间。他至少要有一个与他能力匹配的小团队,才可能作为一个组织的有机部分开始运转起来。有些时候,引进一个人,周围其他支持框架都不在的话,他不一定能生根发芽,可能就枯萎下去。

误区三:重外不重内

  很多企业认为,如果我现在没有能力,那引进人才就解决能力打造了。这更多是一种很急迫的心情,希望引进一个国际经理人把问题解决。但从长远来讲,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需要两手抓。如果过于强调外部引进,大多数重点岗位必须是满足一定条件的职业经理人才可以担任,这本身会产生多重弊病。

  第一,有可能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内部员工会认为升迁无望从而失去工作热情,造成人才流失。内部的人会觉得没有希望,因为上面很重要的位置,领导都是想着引进来的人。那我有什么发展前途呢?我的职业生涯应该怎么去规划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