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培训不是一锤子买卖,培训要做好售后服务。
我们都知道,商业中有一条,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维持老顾客成本的7倍。同样道理,我们在做培训的时候,也要有这个意识,注意对老学员的维护,不贪多图快,要步步为营。这里,有两项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回访,争取变一次性购买为多次购买。几天的培训结束后,要定期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跟踪。与职业发展路径图相对应的,是学员的学习路径图。学员在不同的职业阶段,甚至是同一阶段的不同时点,培训需求都会产生和变化。
通过回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已经实施的培训是否已经对学员的发展起到作用,并且获得可能的培训需求信息。其次,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系统的培训课程层级设计,为学员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就像从小学到大学一样,员工从基层到晋升为公司高管,培训工作者要能提供系统的培训体系。不同层级间,有自然的过渡,同时又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既有对现职干部的方案,又要未雨绸缪,让后备高潜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如同保险公司的口号,从摇篮到坟墓的全套方案,培训工作者们,我们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
第四,培训要通过期望值管理,明确培训在公司中地位和作用。
营销管理中有个重要概念,叫期望值管理,说的是客户的满意度取决于客户的期望和客户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实际感受高于或等于期望,则客户满意;反之,则不满意。有的公司对于培训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误认为培训可以解决公司经营中的一切问题。有的公司则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把培训仅仅作为一项简单的员工福利。作为培训工作者本身,我们要明白自己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明确可为和不可为的边界。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同混合式培养的理念,员工的学习成长,培训其实只起到10%的作用,另外20%来自学员对于同事和领导的观察,还有70%则来自员工干中学。
培训是药引子,它本身有一定药效,但更重要的是由此带动学员在工作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药效。同时,培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很多问题,不是培训能够解决的,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积极努力才能解决。比如,有的部门士气不高。这可能是公司文化宣贯不力,可能是部门领导自身的管理风格问题,也可能是激励政策的问题。培训工作者如果能发挥内部咨询师的作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对于提升培训在组织中的作用将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