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培训的理性思考(3)

人事培训2018-10-13王新老师

三、根源以上各种问题,从实质上说,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旧的东西已丧失了其征服力,而新的东西又来得太快、还来不及研透其内核,只能囫囵吞枣,弄得整个发展局势出现了上不得也下不去的尴尬局面的一个缩影。

  1、全民浮躁,急功近利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培训方还是被培训方,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早已没有了那份面壁十年苦读书的耐心。短平快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不少企业奢望我们的培训师都是金手指,能够点石成金。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到头来是既害了企业自己又害了刚刚兴起的中国管理培训事业,导致双方整体缺钙无论是企业还是培训,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根本站立不起来。

  2、恶性竞争,自毁江山

  由于管理培训市场潜力巨大,也由于进入培训市场的门槛较低,所以各地特别是京沪深各种类型的管理咨询和培训机构近几年急剧膨胀。面对相对较低的市场份额,国内培训市场必然出现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各培训机构为了争得市场之一羹,可谓是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以赌徒心理对待培训事业先把培训抢到手再说,管他自己有无相应的实力。至于质量和声誉,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

  在这种竞争中,为了增强各自的吸引力,于是像余世维这样的名流就被竞相邀请,不停地出入各种培训场所,成了众多培训机构的主打名师。这么一来,更加导致各地管理培训没有自己的特色,同一培训课程被反复克隆,重复建设的弊病也被移植到管理培训领域中来了。

  这么做的最终结果,是以整个管理培训市场的个性被销蚀、内容雷同化、方式单一化为代价而造成培训声誉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外部培训不屑一顾。

  3、缺少支撑,生搬硬套

  综上,正因为各培训机构没有长远的战略思考,也没有稳定的培训研发人员、开拓人员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培训师队伍,所以在流行的压力和诱惑下,只好走现学现卖的快而不捷途径,对培训课程七拼八凑,仓皇应付。

  这种缺乏以深入持久的理论研究作支撑、十年磨一剑式的体系建设为依托的培训,要想达到成为中国管理变革的排头兵、冲锋号的角色,要想把中国管理培训事业持续做大做强,肯定是一个美丽的泡沫。这也就是多年来,中国管理培训日渐增多,而中国企业的管理国际竞争力却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出路面对上述问题,我们不能选择退却,也不能视而不见,而要通过深刻的检讨,思索努力做好中国管理培训的有效途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