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员工成长关键要素
显而易见的道理
相信大部分职场人士都承认一点,中小企业中的成长机会更多。
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另一方面则由于在中小企业中等级体系和制度规则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下,更容易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里的创新并非是指天下第一之新,而是指在企业内的新)。
而两者如果要转化为切实的职业发展空间,则在于员工必须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取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正所谓有为才能有位。很显然,大型企业与之恰好相反:有为是被被职责、流程严格定义的,而有为的前提则是有位,应当表述为有位才能有为。
这是非常显而易见到道理,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员工负向表现
问题就在于,越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反而越经常和容易受到忽视,这也就是近年来很多人倡导回归常识的原因。
比如,在中小企业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对于某项企业内从未出现过的、存在一定难度或风险的新工作,尤其是当这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的时候,很多员工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于具体执行,或者配合、协助的角色,而回避出思路、做计划、总负责的角色。
当然,在大企业也会出现这样的倾向,但这种情形在大企业出现的概率更低,而且由于大企业往往建立了较为明确的职责范围,某项工作最终总会具体落实到某个部门的某个员工身上;而在中小企业,这种现象会层出不穷,这类工作的分配则往往要靠企业高层直接指定负责人选,或者干脆叫做"摊派到某个人身上,实在无法摊派的时候则只能高层自己上。
面对这种摊派,不同取向的员工表现差异巨大。一类员工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愿意去承担,虽然其可能同时会向上级管理者提出各种资源请求;而大部分员工则会本能地产生抵触行为,多方推脱,当然难度越高、风险越大则越容易造成这种局面。
原因分析
为何出现与我们的认识相悖的表现呢?主要由如下原因:
1、由于没有规则,因此非常容易产生推诿倾向。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一旦某件事项有了先例,那么后续类似情形就会按此判例办理,出了一次头、这个事情就是你的了。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在面对第一次的时候,往往表现得异常谨慎,倾向于推。
2、不支持创新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第一次做某项工作,失败的概率显然更高。成王败寇是很多企业的用人法则。因此,没有人愿意为尝试而承担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