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薪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调薪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笔者在企业咨询中掌握的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近年来的调薪趋势都是向上的,平均用于涨薪的开支每年都占人工总成本的5%10%;对于某些企业(比如高度依赖人工的江苏、浙江、广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改制和市场化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等)来说,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
而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调薪不仅没使员工在吃肉的同时快乐起来,由于调薪引发的不满反倒比比皆是。很多企业的领导大倒苦水:最怕调薪。倒不是因为企业没钱,也不是不愿把钱拿出来给员工,而是一想到调薪而引起的纠纷、不合、争端、上访,就头疼。由于担心把好事做成坏事,很多企业采取了稳健的做法普调或等比例调整,业内俗称齐步走。当然,齐步走也并非没有争议,因为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在齐步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增幅有限,这就导致一部分有能力而薪酬偏低的人离职,形成逆向淘汰的局面,这显然更不是企业所期望的结果。
那么,调薪到底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才不至于将好事做成坏事呢?在研究大量企业调薪做法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了企业调薪的七种情况和操作要点,简称调薪七法。
调策略
一个未经系统规划的薪酬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多数会表现为以下三个种类:
第一种是木讷型。就是薪酬体系的导向不明确,激励的方向不清晰,所有人的绝对收入水平不低,但对于关键、核心人才的激励又不到位。说好吧,大家觉得没什么干劲;说差吧,又没有出现严重的人员流动。
第二种是强心针型。为了上规模乃至生存,很多企业在诸如销售、技术等关键岗位上不惜重金投入,挖人才、强激励,而遗憾的是,企业的财务成本难以持续负担。强激励难以持续,也会引起内部的不平衡和不满。
第三种叫做精神错乱型。即所谓随意性的薪酬体系,该激励的没有很好地激励,不该花的钱又花了不少;今年松、明年紧,薪酬体系缺乏连续性和明确的目标性。
对于以上状况的薪酬体系,要把调薪的工作做好,首先需要调整或明确的是薪酬策略,即企业要明确:要把薪酬水平保持在市场的何种分位?哪些是企业的骨干人才?对骨干人才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激励组合和激励水平?企业的业务规模、财务能力能够承受何种模式和水平的薪酬支付?只有把这些问题明确下来了,才能把一个迷乱而纠结的薪酬体系的工作方向理清楚,使得薪酬体系的调整向着企业期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