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企业的整体转型,就要使企业价值理念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它们不仅要对决策过程起到全方位的驱动作用,而且在每一项制度和流程中都要有所反应。不仅要对领导者、管理者、员工的个人行为和企业的行为起到支撑作用,还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即形成一种文化机制。只不过,讲究效率和实际的企业管理者来,对探寻那些摸不到看不见的文化以及情感的内部世界、自我角色、决策时的心理因素之类的软的方面,都不太重视。这些方法一般不会存在于他们的管理哲学里。因此,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就会突出出来,好多的管理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和专家的建议,来制定企业转变的策略,而很少关注企业中无形的文化和员工内心的接受方式,但恰恰这些东西是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慢慢形成并具有很强的惰性。忽略了这些,就算有再好的想法再好的前景,也只能得到一个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应与执行者和员工的意识层次及信念结构相匹配,在决策前应该明白这个决策可以给现今的企业文化形成正面的波动,从而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文化转换方案。正如理查德。巴雷特所说的就像送人一样,应该先到达别人所在的地点,再把别人送到他想去的地方。
在一个企业中,文化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又是最深层次的。在企业的转型前,必须考虑到当前的企业文化,根据自己企业的文化特点制定一套文化转换方案。当然这个文化转换方案不是死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例如,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就不一样,银行部门和IT部门也应该不一样,在欧洲使用的方法在美国就不一定可行,在日本可行的拿到中国也许就不灵了。这个方案的制定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历史、特点量身定做。那么该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转化方案来服务企业的转型呢。理查德。巴雷特根据八年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1、在企业的文化转换方案设计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一套方案可能在某些情形中适用,但在其他情形中,可能并不适用。
2、只有文化转换成为整个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一部分时,进行文化转换才有意义。如果一个企业中基本的结构、流程、薪酬体系等不发生变化,那么人们不会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
3、只有领导者们注重并尽职于文化转换工作时,文化转换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塑造企业柔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世界发生的一连串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性事件,激发了人们对柔性的巨大兴趣。对于一个企业也不例外,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三鹿,因为三聚氰胺,一个巨无霸在顷刻之间倒塌。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会把三鹿的破产归结于三聚氰胺,但是细想一下,如果三鹿的企业文化里本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三聚氰胺事件就不会发生,所以与其说三鹿死于三聚氰胺不如说死于自身企业文化。如今,由于一些极端的自然和人为事件的发生,其次数的增加以及程度的增强,再加上信息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造成巨大影响,使得我们目前的企业经营似乎比以前更不确定、更不可预知。我们在日益复杂、更难预测的互联网世界里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柔性,为大多数管理者所重视,而这种柔性就来自于企业本身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