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2)

企业文化2018-10-13王新老师

  是年7月24日,通化钢铁集团的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建龙集团入主,竟将后者委派、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集团子公司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当晚,吉林省政府紧急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的重组,事态方趋于平复。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冲突激化引发的。据有关人士分析,建龙集团无视通钢职工的合法权益,新任总经理宣布让工人全体下岗的极端做法,成为企业内对抗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其教训实为深刻、惨痛。

  据科尔尼爱理顾问公司对世界115个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并购案中的65%是失败的,折射出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不相匹配性。可见,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企业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往往成为企业重组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引起重视。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分析

  深思企业重组中文化融合的成败得失,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究其原因,却有着共性特征。

  (一)客观因素:企业文化融合的易被忽略性和更替的迟缓性。

  首先,由于企业的价值形式根植于企业深层,使得文化过程衍化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往往令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引致激化,则也不易于把控。其次,重组并购中的企业文化融合与并购行为相比,前者属于慢变量,而后者为快变量。重组之后,原有企业的文化惯性依然会延续,需要经过一定阶段的磨合才能融化,其滞留效应决定了企业文化融合的长期性特征,加大了并购中的整合难度。

  (二)主观因素: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失当。

  1、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缺乏意识或认识模糊。目前国内对于企业文化概念的理解,主要来自于美日企业范例的解析,往往注重于结果和可观测的表征,也缺乏运用企业文化导向企业行为的经验。导致出现四个缺陷:一是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缺乏充分认识,总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重组并购中只要硬件完成合并,企业文化自然就会融合到一起。二是对企业文化诠释过分政治化、抽象化,造成高、大、空现象,可望而不可及。三是把企业文化简化为一种口号或片面地等同于文化娱乐活动,对企业文化整合的层次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整合错位,难以奏效。四是对企业文化整合的难度、复杂程度和个性化、持续化、系统化等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直接影响了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