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强化其团队凝聚力,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借鉴儒家仁爱经济伦理,将仁爱伦理作为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长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基于此,领导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彼此双方以仁爱之心去善待对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矛盾总是存在的。企业领导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连续不断产生的矛盾。对于矛盾的解决,儒家在仁爱基础上提出了和为贵的命题。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论断,将人和的地位置于天时、地利之上。不但如此,孔子对和为贵命题做了进一步深化,将其上升为人本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强调在君臣、上下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做到互促互补、相得益彰,孔子将此原则概括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其看来,同,主要是指相同事物的叠加,它容易掩盖事物之间的差异。这种同,表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愚忠,唯唯诺诺,惟命是从,不分是非黑白,但求绝对服从;对上级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从而在管理系统中生长出一股邪气、虚伪、贪婪,只有长官意志,没有是非曲直。而和则不同,和是不同事物的相成相济,相克相生,是多样性、差异性的统一。它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矛盾发展的协调、统一或一致,表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君臣互补,领导与属员相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形成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