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原新推算,全面二孩的目标人群约为9000万人,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预计多于城市。实施全面二孩后,整体人口结构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延缓老龄化、劳动力人口下降的趋势,对家庭结构、人口素质也会有影响。
对人口总数来说,短期内可能会有增长带来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预计2029年—2030年左右出现人口峰值14.9亿人,到2050年依然会减少到13.5亿人。实施全面二孩后两三年内,预计每年出生人口会增加到2000万—2300万人,比目前多300万—500万人,生育水平稳定后,每年出生人口会回落到1500万—1800万左右,生育更替率达到比较合适的水平。
对人口结构来说,人口性别比会有所下降,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能下降1.5个百分点,但老龄化趋势不可逆,2053年老龄人口峰值出现,老龄人口达到4.87亿人。劳动力人口下降速度也会延缓,但总劳动人口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
对于家庭结构来说,变成了4∶2∶2,减少了家庭面临的一些风险,对家庭发展能力、孩子的教育等各方面都有不少促进作用。
“这是一项符合民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人口发展规律要求的政策,但落到实处仍需要配套措施来支持。”原新说,首先要依法调整人口计生法的有关内容;其次,相应的社会公共政策要做好配套,原有的奖励、处罚政策要随之调整。随着二孩的孕育、出生、长大、就业、老龄的整个生命过程,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要跟上。
筑生态底线——质量为核心,环境改善背后是系统工程
五中全会公报中,绿色发展的内容占据重要篇幅,其中百姓关注最多的字眼莫过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天蓝水净食品安全,这些朴素的期待都与“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紧相连。
“从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到环境质量为核心,标志着环境保护从关注工作到关注百姓感受的理念转变,这是一个进步。”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这样认为。
以质量为核心看似简单,但在专家们眼里,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质量提升牵一发动全身。“提升环境质量,并不意味着依靠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通过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就可以达到。城市布局是否科学、农业发展是否合理,经济结构调整是否到位,产业能源战略转型是否能够适应,这些都与环境质量有着紧密关系,公报为提升环境质量提供了“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