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张志勇认为,“一体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德育在中小学各学段的纵向衔接和各学科的横向贯通上。实现课内外深度融合,能够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形成按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立体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山东启动实施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建设进程。
顶层设计:提纲挈领研发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
要真正在中小学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头绪纷繁复杂,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哪里下手突破呢?
“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关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上下功夫,提纲挈领做好顶层设计。”张志勇说。
至2015年,山东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论证后,组织各方面专家和学科骨干教师千余人次,编制完成了囊括小学、初中、高中17个学科,包括德育课程、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德育、学科德育4个大类的《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提纲挈领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工作。
“其中,德育课程是其它课程的导向标和灵魂,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则是在德育课程的总目标下,共同承担起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且后三类课程对学生道德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张志勇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山东的德育一体化指导纲要,还重点挖掘突出了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案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德育特点指学科或活动特有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德育范畴指学科或活动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实施建议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科或活动德育实施提出建议,评价案例则根据德育特点、德育范畴,给出3至5个典型评价案例,让教师实施起来得心应手。”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仲红波介绍。
“指导纲要构建起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德育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新格局,形成了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按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突出了一体化、系统化、精准化和适切性的要求,使德育目标明确清晰、德育过程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教师唐汉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