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创新体系建平台,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领域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渗透力。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制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建设。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加强对教材建设的统筹指导和系统规划,形成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学段衔接的教材体系。增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海外建立办学和研究机构,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体系建设。
三是育人育才厚基础,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学术为基础建立科教融合新机制,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加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建好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促进科研和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科为支撑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课程、教学环节、教育人群三个“全覆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四是激发活力促改革,构建既能把握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深化高教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管理好人才、阵地、规划、项目、资金、评奖等活动,推进科研评价体系创新和机制改革。统筹实施好各类人才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风委员会建设,完善教育监督惩处机制,构筑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