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工作的理念变革与实践探索(4)

教育动态2018-12-21王华老师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为了便于数据的整合和发挥各部门工作的协同效应,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或数据中心,做好各类数据收集平台的顶层规划设计和互联互通,分类、分层整合集成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建设学生工作数据库,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共享;同时,这一专门部门还应构建与校外相关组织机构和兄弟院校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如麦可思研究、人人网、微信平台、百度贴吧等专门研究机构和社交媒体,推动数据共享、利益共赢。不仅要着眼于本校学生的大数据,对整个大学生群体也要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宏观、微观全方位洞察学生的状态。

2.实现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服务的模式转变

学生工作事无巨细,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包括党建和思政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心理咨询、特殊群体学生帮扶等。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学生工作者在精细化上狠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力所能及地对每一位学生开展深度辅导。但囿于所带学生的数量多,个性化需求又复杂多样,学生工作者为了精细化的目标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结果却是被动工作时候多,主动思考工作时候少;传统经验管理模式用得多,新媒体手段用得少,如此仍然难以跳出“保姆”“救火队”“万金油”的怪圈。在大数据时代,在工作模式和方法上,我们要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上的变革,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学生工作从精细化管理转向精准化服务。学生工作精准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工作者要掌握学生精准特征。青年大学生,作为年轻的成人,他们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呈现出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再加上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国际化、互联互通、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长过程中也会碰到诸多现实困惑,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全面精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二是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成长服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因其教育背景、生源地、家庭状况等的差异性,会导致不同个体或群体的需求,采用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朋辈辅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服务。当然,学生工作者重在“辅”和“导”,要得到学生的配合和支持,需要他们主动提供自己的各类数据,与学生工作者一起诊断,认知自己,进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从大数据使用到大数据威胁:大数据时代的学生工作伦理挑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