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工作的理念变革与实践探索(2)

教育动态2018-12-21李天扬老师

1.学生工作者要树立大数据意识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的收集、储存和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会留下各种痕迹和产生大量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对于学生工作者而言,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化全样本意识。相对于大数据时代,在“小”数据时代,我们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但用来分析收集数据的工具依靠的是随机抽样,用少量的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的工具和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让使用一切数据成为了可能,提高了对事物研究的精确性,能够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一些规律和细节。对于大学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如学业成绩、图书借阅册数、宿舍停留时间、心理普查数据、各类文体活动、竞赛参与情况、食堂消费总额、体测成绩、违纪情况等,这些数据都隐含着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全样本意识,分析与学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二是注重寻求相关关系。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习惯。即使确定因果关系很困难而且用途不大,人类还是习惯性地寻找缘由。[2]但在大数据时代,因果关系就不再是热衷寻找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在学生工作领域,我们一贯是重视因果关系的,但相关关系的重要性往往要高于因果关系,因为对于因果关系的论证要远比相关关系复杂、耗时。因果关系假设在前、论证在后,相关关系根据现有的数据能够直接分析得到,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在工作实践中,学生成长需求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以及两者快速变化的现实,学生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学生某些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鉴于学生工作即时性和实效性的要求,我们往往要先知道“是什么”,然后再继续研究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找出背后的“为什么”。例如:发现学生有心理异常情况,假设是学业、家庭、失恋、自卑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都会造成这一结果。但是,确定因果关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如果通过大数据我们能找出心理异常可能相关的事物,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则会更从容和具有针对性。

2.学生工作者要培育大数据素养

大数据开启了一场思维的大变革。在变革中,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能从中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大数据是一个相对意义的概念,并非数据存储量的绝对意义,大数据核心理念认为所有的数据都是有价值的,是对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的分析,这对大数据使用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数据素养的要求。笔者认为,大数据素养的培育过程就是通过数据收集技术在不同的领域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并让数据形成有价值的、连续的、可测量的数据链条,以此深入探寻现实世界的内在规律。由此不难看出,培育大数据素养应从五个维度着眼: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3]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样本,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消费行为、日常作息习惯、社交爱好等都会留下数据痕迹,这些数据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对数据的敏感性是学生工作者培育大数据素养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工作者要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留痕于互联网中及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各类数据进行获取、管理、分析、提炼、处理等。[4]针对大数据反映出的学生思想行为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给予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诉求。同时,学生工作者还要具有对数据的批判思维,对纷繁多样、优劣掺杂的大数据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抓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