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强调学科融合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立新小学在前两次改造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第三次“推墙运动”。学校将教学楼内原有的科学教室和综合实践教室进行整合,也就是把3个功能教室整合为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开放创客空间。整个创客空间教室由4个部分组成,有创意车间、3D打印、乐高拼搭,还有智能机器人制作。在这里,学生既可以进行科学实验,也可以进行智能拼装,可以一站式完成学习任务。
做有温度的教育,全面进行课程再造
“空间改造不是为了漂亮,而是要通过空间的改造来引发课程的再造。空间的改造打开了老师的思路,也让更多的课程开始在立新小学里诞生。”王剑平说。
春天来了,学校就为孩子们开设春天课程。通过多感官、多维度,使用不同的方式接触、融入春天。在“春天”的主题学习中,在“播种梦想”的开启课上,孩子们把种子连同自己的梦想一起播撒;在“寻找春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把课堂搬到了校园里,迎着春风吟诵春天的诗,寻找校园里的春天,学写观察日记;在“放飞梦想”的实践课上,孩子们通过“百米长卷”画风筝,巧手仿古做风筝,在百花苑里放风筝。立新小学的王春洁副校长说:“在主题式学习的实施中,我们特别强调个体的体验,通过设计一个又一个的主题学习,让他们参与其中,满足他们对课程生活化、人性化等方面的需求,我们努力让教室里的学习与外面真实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大自然、海洋馆、动手创作、游戏竞技都是孩子们的成长天地。”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小专题学习。每个主题都要设计一个开启课程,在开启课上,师生除了要明确在这个主题下大家要共同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确定小组的小专题研究方向,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个性化的合作学习。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中的小专题学习从学生兴趣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给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时间和开放的学习空间,取得了个性化的成长效应。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立人”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立新小学在每周四下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自主选修课程,实行混班混龄开课。自主选修课程以长课为主要形式,注重的是个性培养和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力求体现学校“为每个孩子的学习而设计”的育人理念。学校先后开设了智能机器人、3D打印、小牛顿、纸模、长笛、萨克斯、童声合唱、主持人、创意美术、羽毛球、网球、足球等20多门课程,要求学生们每学年必须选修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