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龙认为,尽管这看起来是一种对我国法律体系漏洞的补充,但降低刑事责任人年龄并不能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发生,“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观点。”姚建龙说,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思想观念未定型,法律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教育改正机会,这就需要加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破解“宽容即纵容”的难题。姚建龙坦言,惩罚并不是最好的方式,防范校园暴力应该设计防止纵容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行为的机制,要建立一种“宽容而不纵容”的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华师大心理学教授陈默也认为,相较于追究刑责,对施暴者首先进行心理辅导是更为重要的,不然就是治标不治本。但从受害者的立场看,从严处罚又有其必要性。“因为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尤其是男生,如果在其幼时接触过暴力行为的,伴随他的这一‘噩梦’往往是终身的,他也很难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但同时,陈默也坦言,在像上海这类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城市中,反社会倾向的校园暴力毕竟还是少数。
而这,一定程度上也得归功于上海历来重视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小学甚至将此课程作为校园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在以外来务工子女居多的嘉定沪宁小学,法制教育变成了一种专题式的课程,每周,学校会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防诈骗要点、人身安全保护等各类法律知识,班主任老师还会在午休课时间与孩子们进行探讨。而在金山海棠小学,还为安全教育专门设了一门“安全小达人”的课程,邀请交警、消防员等走进学校,以职业体验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该校德育主任钱艳兰向记者透露,针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未来也有打算让学校的小记者团首先在校内组织一次采访调查,在此基础上再展开针对性的专题教育。